始於 1971

關於我們

國立清華大學天文台

2020年11月 陳文心 筆

  原清華大學天文台建於1971年,由丘宏義教授帶領一群有為青年磨製望遠鏡,爾後建立天文台與成立天文社。丘宏義博士於1971年2月左右從美國回台講學半年,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客座教授,並同時在台灣大學開設「天體物理」課程,希望為台灣天文物理奠定一些基礎。丘博士於清大與台大分別帶領同學們磨製望遠鏡,也開啟了清大天文社的創社之路。

  同學們利用半年的時間,磨製8吋牛頓式鏡片、建造磨鏡機、磨製16吋卡塞格林式鏡片,並像物理系借舊物理館(現化工系館位址)頂樓的空間建造天文台。1971年11月底,物理館天文台內之所有儀器架設與校調完工,並舉辦天文社成立大會。

以下附民國69年謝立宜訪談黃銘爵所紀錄之創社年表。

民國 60 年 3 月初  丘宏義回國
民國 60 年 4 月中  磨製8吋牛頓式望遠鏡
民國 60 年 7 月中  8吋牛頓式完成,磨鏡機完成
民國 60 年 8 月初  籌備磨製16吋卡式望遠鏡
民國 60 年 8 月底  8吋尋星鏡完成,16吋鏡片運到
民國 60 年 11 月底  16吋全部架設,調整完

  天文台初期與天文社密不可分,除了本身為天文社同學們所建造,更是社團活動的主要活動據點。1988年,舊物理館與天文台拆除,物理系則遷至目前使用中的物理館(體育場旁)。1991年,物理系沈君山教授與周定一教授爭取經費於物理館頂樓重建天文台,用於天文教學與太陽觀測。至此,天文台與天文社正式分家,回歸物理系管理,天文社則另尋社團辦公室。可惜天文台經歷二十多年後已年久失修。2018年,物理系余怡德主任大力向78級系友募款整修天文台,並由天文所賴詩萍教授負責規劃與管理。由永光儀器與艾里公司承包,2019年5月赤道儀與圓頂整修完工,第二波相機等設備採購則正在進行中。

  作為台灣天文科普教育標竿之一,擁有全國最大口徑(25公分)折射鏡,於2020年設立Facebook、Instagram粉絲專頁與YouTube頻道,另設有網站,提供天氣、新聞與成果展現,開放團體申請教學與 參觀,並不定期舉辦開放日讓民眾認識天文並接觸天文儀器。